• 題解
  • 源流
  • 中國佛教白話經典寶藏總序
  • 中阿含經 題解
  • 長阿含經 題解
  • 增一阿含經 題解
  • 雜阿含經 題解
  • 金剛經 題解
  • 般若心經 題解
  • 大智度論 題解
  • 大乘玄論 題解
  • 十二門論 題解
  • 中論 題解
  • 百論 題解
  • 肇論 題解
  • 辯中邊論 題解
  • 空的哲理 題解
  • 金剛經講話 題解
  • 人天眼目 題解
  •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題解
  • 六祖壇經 題解
  • 天童正覺禪師語錄 題解
  • 正法眼藏 題解
  • 永嘉證道歌‧信心銘 題解
  • 祖堂集 題解
  • 神會語錄 題解
  • 指月錄 題解
  • 從容錄 題解
  • 禪宗無門關 題解
  • 景德傳燈錄 題解
  • 碧巖錄 題解
  • 緇門警訓 題解
  • 禪林寶訓 題解
  • 禪林象器箋 題解
  • 禪門師資承襲圖 題解
  • 禪源諸詮集都序 題解
  • 臨濟錄 題解
  • 來果禪師語錄 題解
  • 中國佛學特質在禪 題解
  • 星雲禪話 題解
  • 禪話與淨話 題解
  •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題解
  • 般舟三昧經 題解
  • 淨土三經 題解
  • 佛說彌勒上生下生經 題解
  • 安樂集 題解
  • 萬善同歸集 題解
  • 維摩詰經 題解
  • 藥師經 題解
  • 佛堂講話 題解
  • 信願念佛 題解
  • 精進佛七開示錄 題解
  • 往生有分 題解
  • 法華經 題解
  • 金光明經 題解
  • 天台四教儀 題解
  • 金剛錍 題解
  • 教觀綱宗 題解
  • 摩訶止觀 題解
  • 法華思想 題解
  • 華嚴經 題解
  • 圓覺經 題解
  • 華嚴五教章 題解
  • 華嚴金師子章 題解
  • 華嚴原人論 題解
  • 華嚴學 解題
  • 華嚴經講話 題解
  • 解深密經 題解
  • 楞伽經 題解
  • 勝鬘經 題解
  • 十地經論 題解
  • 大乘起信論 題解
  • 成唯識論 題解
  • 唯識四論 題解
  • 佛性論 題解
  • 瑜伽師地論 題解
  • 攝大乘論 題解
  •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題解
  • 唯識三頌講記 題解
  • 大日經 題解
  • 楞嚴經 題解
  • 金剛頂經 題解
  • 大佛頂首楞嚴經 題解
  • 成實論 題解
  • 俱舍要義 題解
  • 佛說梵網經 題解
  • 四分律 題解
  • 戒律學綱要 題解
  • 優婆塞戒經 題解
  • 六度集經 題解
  • 百喻經 題解
  • 法句經 題解
  • 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 題解
  • 人間巧喻 題解
  •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題解
  • 南海寄歸內法傳 題解
  • 入唐求法巡禮記 題解
  • 大唐西域記 題解
  • 比丘尼傳 題解
  • 弘明集 題解
  • 出三藏記集 題解
  • 牟子理惑論 題解
  • 佛國記 題解
  • 宋高僧傳 題解
  • 唐高僧傳 題解
  • 梁高僧傳 題解
  • 異部宗輪論 題解
  • 廣弘明集 題解
  • 輔教編 題解
  • 釋迦牟尼佛傳 題解
  • 中國佛教名山勝地寺志 題解
  • 勅修百丈清規 題解
  • 洛陽伽藍記 題解
  • 佛教新出碑志集粹 題解
  • 佛教文學對中國小說的影響 題解
  • 佛遺教三經 題解
  • 大般涅槃經 題解
  • 地藏本願經外二部 題解
  • 安般守意經 題解
  • 那先比丘經 題解
  • 大毘婆沙論 題解
  • 大乘大義章 題解
  • 因明入正理論 題解
  • 宗鏡錄 題解
  • 法苑珠林 題解
  • 經律異相 題解
  • 解脫道論 題解
  • 雜阿毘曇心論 題解
  • 弘一大師文集選要 題解
  • 滄海文集選集 題解
  • 勸發菩提心文講話 題解
  • 佛經概說 題解
  • 佛教的女性觀 題解
  • 涅槃思想研究 題解
  • 佛學與科學論文集 題解
  • 字級
0001
佛光山電子大藏經 經典寶藏
總序

自讀首楞嚴,從此不嚐人間糟糠味;
  認識華嚴經,方知己是佛法富貴人。
  誠然,佛教三藏十二部經有如暗夜之燈炬、苦海之寶筏,為人生帶來光明與幸福,古德這首詩偈可說一語道盡行者閱藏慕道、頂戴感恩的心情!可惜佛教經典因為卷帙浩瀚,古文艱澀,常使忙碌的現代人有義理遠隔、望而生畏之憾,因此多少年來,我一直想編纂一套白話佛典,以使法雨均霑,普利十方。
  一九九一年,這個心願總算有了眉目,是年,佛光山在中國大陸廣州市召開「白話佛經編纂會議」,將該套叢書訂名為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。後來幾經集思廣益,大家決定其所呈現的風格應該具備下列四項要點:
  一、啟發思想:全套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共計百餘冊,依大乘、小乘、禪、淨、密等性質編號排序,所選經典均具三點特色:
  1.歷史意義的深遠性
  2.中國文化的影響性
  3.人間佛教的理念性
  二、通順易懂:每冊書均設有譯文、原典、注釋等單元,其中文句舖排力求流暢通順,遣詞用字力求深入淺出,期使讀者能一目了然,契入妙諦。
  三、文簡義賅:以專章解析每部經的全貎,並且搜羅重要章句,介紹該經的精神所在,俾使讀者對每部經義都能透徹瞭解,並且免於以偏槪全之謬誤。
  四、雅俗共賞: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雖是白話佛典,但亦兼具通俗文藝與學術價值,以達到雅俗共賞、三根普被的效果,所以每冊書均以題解、源流、解說等章節,闡述經文的時代背景、影響價值及在佛教歷史和思想演變上的地位角色。
  茲值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,諸方賢聖齊來慶祝,歷經五載、集二百餘人心血結晶的百餘冊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也於此時隆重推出,可謂意義非凡,論其成就,則有四點成就可與大家共同分享:
  一、佛教史上的開創之舉:民國以來的白話佛經翻譯雖然很多,但都是法師或居士個人的開示講稿或零星的研究心得,由於缺乏整體性的計劃,讀者也不易窺探佛法之堂奧。有鑑於此,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叢書突破窠臼,將古來經律論中之重要著作,作有系統的整理,為佛典翻譯史寫下新頁!
  二、傑出學者的集體創作: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叢書結合中國大陸北京、南京各地名校的百位教授學者通力撰稿,其中博士學位佔百分之八十,其他均擁有碩士學位,在當今出版界各種讀物中難得一見。
  三、兩岸佛學的交流互動: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撰述大部份由大陸飽學能文之教授負責,並搜錄臺灣教界大德和居士們的論著,藉此銜接兩岸佛學,使有互動的因緣。編審部份則由臺灣和大陸學有專精之學者從事,不僅對中國大陸研究佛學風氣具有帶動啟發之作用,對於臺海兩岸佛學交流更是助益良多。
  四、白話佛典的精華集粹: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將佛典裏具有思想性、啟發性、教育性、人間性的章節作重點式的集粹整理,有別於坊間一般「照本翻譯」的白話佛典,使讀者能充份享受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的法喜。
  今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付梓在即,吾欣然為之作序,並藉此感謝慈惠、依空等人百忙之中,指導編修;吉廣輿等人奔走兩岸,穿針引線;以及王志遠、賴永海等大陸教授的辛勸撰述;劉國香、陳慧劍等臺灣學者的周詳審核;滿濟、永應等「寶藏小組」人員的匯編印行。由於他們的同心協力,使得這項偉大的事業得以不負眾望,功竟圓成!
  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雖說是大家精心擘劃、全力以赴的鉅作,但經義深邈,實難盡備;法海浩瀚,亦恐有遺珠之憾;加以時代之動亂,文化之激盪,學者教授於契合佛心,或有差距之處。凡此失漏必然甚多,星雲謹以愚誠,祈求諸方大德不吝指正,是所至禱。
 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於佛光山

佛光山電子大藏經 經典寶藏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 ©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