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3 - 唯識藏_05
P. 143
向;三、不還果向;四、阿羅漢果向。是名行向補特伽羅。 、慢、尋思應知亦爾。是名薄塵性補特伽羅。 前,眾多美妙上品境中,起微劣貪;於其中品、下品境中,貪全不起。如貪,瞋、癡 ,已能於彼多見過患,已能厭壞,已善推求,由是因緣,今此生中,於所愛事會遇現 癡、慢、尋思亦爾。是名得平等補特伽羅。 憎,所愚所慢,所尋思事,無猛利貪,無長時貪,然如彼事,貪得現行。如貪,瞋、 修不習,不多修習,而於彼法未見過患,未能厭壞,未善推求,由是因緣,於所愛所 伽羅。 習,由是因緣,今此生中,於所尋思事有猛利尋思,有長時尋思,是名尋思增上補特 ,由是因緣,今此生中,於所慢事有猛利慢,有長時慢,是名慢增上補特伽羅。
云何行向補特伽羅?謂行四向補特伽羅。何等為四?一、預流果向;二、一來果 云何薄塵性補特伽羅?謂有補特伽羅,先餘生中,於貪煩惱不修不習,不多修習 云何得平等補特伽羅?謂有補特伽羅,先餘生中,雖於貪、瞋、癡、慢、尋思不 云何尋思增上補特伽羅?謂有補特伽羅,先餘生中,於其尋思已修已習,已多修
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
5
9
9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