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6 - 唯識藏_31
P. 116
,然無漏五識即依色界四地有,彼有所依五根故。文易可知,故不須釋。 三受並通,第六識以第三定有無漏樂故。五識唯有樂、捨,無喜,雖有漏三識唯二地 苦通無漏。以順無漏法,無漏引生,名為無漏,非斷漏名無漏,故佛無苦。又佛六識 。一一如前三性中敘。此約因位。 俱。即以五十一、《顯揚》第一、十七等證。此亦有二師︰一、五識一念;二、相續
問︰無色界有無漏眼根耶? 述曰:此中果位,謂成佛時,或轉得無漏初地,即得唯樂、喜、捨。如五十七, 論:「得自在位」至「憂、苦事故」。 述曰:此中所說一切義意,餘二偏注、不偏注等,皆如前說。由斯理故,三受容 論:「於偏注境」至「三受容俱」。 述曰:此亦同前,引六十三文,證三性俱,定中通喜、樂受,率爾耳識但捨受故。 論:「有義:六識」至「五受同故」。
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五末
1
0
0
4
4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