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 - 本緣藏_02
P. 20

,而欲生埋之。太子於深坑邊忽然出語陳其心意,並自取衣物離去。其後,國王得此  異譯,出自《六度集經  之際,師為避亂,遷居江南,於會稽遇宿緣受報辭世。  二因緣、五蘊等基礎佛教思想,以及禪觀之實踐,均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。  》、《百六十品經》、《四諦經》、《八正道經》等,對於普及四聖諦、八正道、十  年,所譯之經典有《安般守意經》、《陰持入經》、《大十二門經》、《小十二門經  通曉漢語,致力宣講,並翻譯經典,直至靈帝建寧三年(一七

                 內容記述慕魄太子自出生至十三歲,仍不能言語,其父深感羞愧,從婆羅門之議  《佛說太子慕魄經》,全一卷。本經與竺法護法師譯《佛說太子墓魄經》為同本  師本性至誠,窮究事理,自識業緣,多有神蹟,世莫能量。於後漢末年兵荒馬亂  師於桓帝建和二年(西元一四八年)抵達洛陽,以才悟機敏,聞一知十,未久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說太子慕魄經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內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容

                     ‧ 太子墓魄經》。旨在闡示堅心持戒,安身避惱,離苦得樂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)絕筆,計二十餘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   23   24   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