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5 - 本緣藏_03
P. 275
得大富貴。今請菩薩與我同往。』 彼岸。後時菩薩年漸衰老,已經百歲,起坐扶策,力不能前。 益。有諸商人入海採寶,將是菩薩同載船舶,皆達寶洲,度於嶮難,而無所礙,到於 流無不燒盡。譬如往昔羅陀國中,有一菩薩名妙得彼岸,然是菩薩有慈悲心,常懷饒
「商主復言:『惟願大士不捨慈悲,哀受我請!於我舶中但自安坐,是我所願。』 「爾時,菩薩告商主言:『我今衰老,筋力微弱,不能入海。』 「有一商主詣菩薩所,禮拜供養,白菩薩言:『我欲入海求諸珍寶,永離貧窮, 「復次,善男子!出家菩薩觀於舍宅,如牝馬口海出於猛焰,吞納四瀆,百川眾
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四 應發堅固菩提心,被精進甲勤修學。 若知善惡隨業感,應當懺悔令消滅。一切人天妙樂果,慚愧正見為所因, 往來任 無常念念如餓虎,有為虛假難久停,宿鳥平旦各分飛,命盡別離亦如是,
① 「任」,底本作「住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任」。
① 業受諸報,父母恩情不相識。哀哉凡夫生死身,輪轉三塗長受苦,
2
5
5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