妒人善行 禍必殃己

妒人善行 禍必殃己

  佛陀在菩薩因地時,曾經是以慈悲治理百姓的國王,不但以恕己胸襟待人,也去貧困地區,救濟老弱孤苦,施粥捨飯。每次出行視察,總載滿金銀、衣服、被褥、醫藥,隨時布施。看見死者就將其埋葬,看到貧窮百姓就自責:「自己沒有德行,人民百姓才會窮困。」國王慈心為民的名聲,因此傳遍十方。
  天帝釋怕國王的威德崇高,會奪取帝位,於是化身為一位老梵志,向國王乞討銀錢一千,國王立即惠贈。老梵志說:「我今老弱,怕被人偷盜,希望可以寄放在國王你這裡。」
  國王說:「我的國家沒有偷盜。」
  老梵志一再要求,國王最後答應接受。
  帝釋又化作另一位梵志,去跟國王見面。梵志讚歎國王:「大王的功業名聲流布八方極遠之地,德行希有難得,今天特地從遠方而來,想要有所乞求。」
  國王說:「請說。」
  梵志說:「我生來不幸,生長在民間平凡之處,欣羡尊貴與榮華,想要乞求你的國家。」
  國王說:「太好了。」於是就把國家交給梵志,與妻兒搭乘輕快的馬車離開。
  此時,帝釋又化作另一位梵志,向王乞討車子。國王又將車馬贈送給梵志,與妻兒繼續前進,在一座山邊停留住宿。
  山中有一位五通道士,和國王是朋友,想起國王的美好德行,仰觀天上星宿,看見國王失去國家,於是靜心禪息,定中發現天帝釋因為貪嫉,奪取王位、國家。道士用神足到國王處所,對國王說:「你如此勞苦身心,所求為何?」
  國王回答:「我的志向,你向來都知道的。」道士隨即化現出一部車子,送給國王。
  過了一會,帝釋又化作梵志,前來乞討車子,國王又將車子贈與梵志。
  帝釋又化作原來的老梵志,前來向國王索討寄放的一千銀錢。
  國王為了還錢,只好分別將妻子、兒子作人質擔保,將錢歸還老梵志。同時,為了要贖回妻兒,國王受雇於人,得到銀錢一千。但經過街頭時,看見妻兒因罪被判死刑。此時,國王自我悔過,心念十方諸佛,入禪定以神通力發現是帝釋所為。帝釋因為心懷惡毒,罪業成熟,墮落至太山地獄之中。
  當地的國主立即釋放國王的妻兒,並了解事情的根源,全國大小無不感動落淚。國王的臣民,因為國王即將歸國而歡喜。
  當時的國王就是我,妻子是俱夷,兒子是羅云,天帝是調達,山中五通道士是舍利弗,而鄰國國主就是彌勒。
  菩薩慈悲惠施無有邊際,如此行布施波羅蜜。

出自佛光大藏經 本緣藏——節譯自《六度集經》

佛光電子大藏經 經典故事    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 ©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