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好施好福田好 福報功德一定好(一)
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,有一位須達賢者,家境貧窮,但崇尚道德,前往祇園拜見佛陀,聽聞佛陀說法。佛陀問須達:「在家之人應不應當布施?」須達對佛陀說:「應當布施。」須達反問佛陀:「布施應當要大布施呢,還是小布施呢?又什麼是好的布施,什麼是不好的布施呢?」
佛陀告訴須達:「所謂布施,有大布施,但是獲得的果報很少;有小布施,但是獲得的果報很多。什麼是布施大卻獲報小?如果作大布施,但是沒有誠心、恭敬心,又邪知邪見,即使布施很多,所獲得果報卻很小。就像在土質貧瘠、不肥沃的田地上,即使播下再多的種子,收獲的果實卻非常小。
什麼是布施少卻獲大福呢?如果布施很小,但是以歡喜心、恭敬心布施,所布施之人是正直的覺者、聖者、修行人,所布施的東西雖小,所獲得的果報非常廣大,就像土質肥沃的田地,即使所下的種子雖小,但收獲的果實非常多。」
佛陀告訴須達:「過去世閻浮提有八萬四千國,有一位波陀颰寧轉輪王,統理四天下。當時有一位比藍婆羅門,樣貌端正,聰明有智慧,貫通各種典籍,上知天文,下通地理,為人寬仁慈愛,慈愍一切眾生。波陀颰寧王非常敬愛比藍,閻浮提諸小國王和人民也都奉敬比藍,尊他為導師。
「波陀颰寧王不只自己向比藍學習各種經典知識,並且下令召告全天下人民都要向比藍學習,大家都說:「這是梵天來教化我們啊!能有如此美好的智慧,絕非凡人。」
波陀颰寧王和所有小王、人民接受比藍教導,心意開解,非常歡喜,紛紛用金銀纓絡的象馬、牛羊及衣著華麗的婇女,以金缽、銀缽、琉璃缽等盛著金粟,用金子打造的車子,供養比藍。
比藍想:「這些世間珍寶都是無常,不能永久不失。」於是對波陀颰寧王說:「世間無常,所有財富珍寶都會磨損消亡,我想用來布施,濟助世間窮困孤老之人。」於是波陀颰寧王下令擊鼓,宣令所有閻浮提內的貧窮孤老、婆羅門、梵志來此集合,比藍大師要設壇作大布施。
布施時,比藍用淨水瓶想為婆羅門洗手,可是淨水瓶中的水出不來,心中憂愁,心想:「我今天作大布施,是不是有過失?或心意不夠清淨?或所布施的東西不好?為什麼淨水瓶中的水出不來?」
(待續)佛光電子大藏經 經典故事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 ©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