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知世間實相 遠離憂悲苦惱

觀知世間實相 遠離憂悲苦惱

  佛陀在世時,有一位梵志,在祇園與舍衛城之間,耕種一片稻田。梵志早上起床走到田邊,看見稻穗成熟,心中不勝歡喜,想著即將有成果收獲,捨不得離開。
  當時,佛陀和比丘們正要入城乞食,遙見梵志的喜不自勝。佛陀對比丘們說:「你們看見那位梵志了嗎?」比丘們回答:「看見了。」佛陀說完,入城乞食,回到精舍。
  當天晚上,下起大雹雨,把田中稻禾都摧毀了,梵志的女兒,也在當天夜裡發病死亡。梵志因此心中憂愁悲傷,啼哭不止。隔天,比丘們入城乞食,聽說梵志因為家中變故,整天悲傷啼哭,沒有人可以勸止。
  比丘們來到佛陀的面前,向佛陀報告梵志的狀況。話剛說完,就見梵志一路啼哭的來到佛陀面前。
  佛陀對梵志說:「世界上有五件事是無法避免的:一、將要損耗的事,想要使它不損耗,是不可能的;二、將要消亡的事,想要使它不消亡,是不可能的;三、將要因病瘦損的事,要使它不因病瘦損,是不可能的;四、將要衰老的事,想要使它不衰老,是不可能的;五、將要死亡離去的事,要使它不死亡離去,是不可能的。
  「梵志啊!如果心中清明,如實了知世間實相的人,看見世物的損耗、消亡,仍至老、病、死的到來,不會引以為憂。為什麼呢?因為明白世間實相的人,都知道,世間一切都會有損耗、消亡,我怎麼可能獨自逃離呢!
  「梵志啊!你要想:『我今天已經損耗消亡了,又因為損耗消亡而導至悲傷煩惱,啼哭不止,只是讓和我有怨的人高興,和我親厚的人耽心,對事情並沒有任何幫助。我如果因為悲傷,因此不理家事,不想辦法修補損耗,如此也無法讓失去的東西失而復得啊!』你能如實的去思惟,將不會再有憂愁了。」
  佛陀又為梵志說諸行無常,要及時布施持戒,行善去惡,如此可得人天福報,離苦得樂。梵志聽完佛陀說法,憂愁化解,如實徹見苦、集、滅、道真理,當下即證得初果。梵志以頭面頂禮佛足,合掌說:「我歸依三寶,請佛陀接受我成為清信士,我將奉行五戒,盡形壽淨潔不犯。」之後繞佛三匝而離去。

出自佛光大藏經 本緣藏—節譯自《佛說義足經》

佛光電子大藏經 經典故事    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 ©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