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9 - 唯識藏_03
P. 319
,後則名曰「趣入阿賴耶」等。又後譯完整,前譯較略。如第八品〈阿賴耶即密嚴品 身生」;第三品為「顯示自作」,後譯則為「自作境界」;第六品之「阿賴耶建立」 二者之品數相同,而品名稍異。如前譯第二品為「妙身生」,後譯則名「入密嚴微妙 偈頌,先之譯者多作散文」,故重譯之旨,係為符順梵本原貌矣。又比較二本所譯, 譬如於幻師,幻作種種獸」;說如來藏之與賴耶,「如金與指環,展轉無差別」等。 大海」;說藏識之清淨無染,「譬如水中月,及以諸蓮華」;說賴耶之幻化世間,「 相一如,「如飯一粒熟,餘粒即可知」;說賴耶之甚深無涯,「譬如百川注,日夜歸 經中大量引用種種譬喻以闡釋義理,尤為唯識學派典籍中難得一見者。如說諸法之體 長安大興善寺譯出。內容
此外,本經乃地婆訶羅所譯《密嚴》之再譯,如唐代宗序文中云「此經梵書並是 《大乘密嚴經》,凡三卷八品。唐代宗永泰元年(七六五年)北印度尊者不空於
大乘密嚴經題解
三、內
容
3
0
0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