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1 - 本緣藏_11
P. 301
法耳。」 人,不說二也。所以者何?眾源泉流,終歸一海。鈍根之人諸根暗塞,是故為說分別 、無漏,二義歸一,世尊云何說差別耶?」 、群臣士民、一切大眾莫不解悟,各各修敬,為佛作禮,復座如故。 致諸天濟接供養,以智慧力為諸天師。以是因緣,我說般若有四種義。」 習學智慧力故,雖復失行生惡趣中,常識宿命;識宿命故,改惡修善,速得解脫,感 天快樂果報,以要言之,求一切福德,皆應修學智慧方便。如我前說,阿逸多王勤苦 故我說般若智慧有四種義。是故當知求三乘人當學般若,欲離三惡八難苦患,欲受人
* 謙苦奉侍,習學所致。因緣果報,今為人王,智慧明達,隨宜撫接,世間難有。是
爾時,國王太子祇陀白佛:「世尊!十善戒法有差別也?同一義耶?妄語戒義一 佛告王曰:「人有二品:一者、利根;二者、鈍根。為鈍根人說二種善,利根之 王叉手曰:「如佛所言,世人修善,凡有二種:一、有漏善;二、無漏善。有漏 爾時,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智慧方便功德因緣,甚大歡喜。太子祇陀、夫人、太后 爾時,世尊說是偈已,復告王曰:「王今福德,聰朗博義,皆由前世親覲明師,
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下
2
7
7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