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8 - 本緣藏_16
P. 198
序賜師,令冠新譯經首,並詔天息災改名法賢。端拱二年(九八九年),師譯成《眾 譯經典五部十一卷呈上,太宗特授師朝散大夫、試鴻臚少卿。翌年,詔御製三藏聖教 奏請太宗遴選童子五十人教習梵學。 竺、中華相距遙遠,行路險難,梵僧若遭逢險阻,不克前來,則譯經將難以為繼,乃 「明教大師」。翌年,師以教法東傳,歷朝翻譯宣傳佛陀教法皆以梵僧為主,憂心天 興建譯經院。七年六月,譯經院完成,太宗詔師與施護、法天等法師從事譯經,賜號 袈裟,敕二師同閱梵夾。是時太宗銳意佛典之翻譯,乃召中使鄭守均於太平興國寺西 國人。住中印度惹爛陀國密林寺。
雍熙元年(九八四年),師譯出《佛說金耀童子經》等五部六卷,又於二年以新 太平興國五年(九八 天息災法師(?|西元一
法集要頌經題解
三、譯
者
○
年),師與烏填曩國施護法師至汴京,蒙太宗召見,賜紫
○○○
年),北宋譯經僧。生年不詳。北天竺迦濕彌羅
1
7
7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