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1 - 本緣藏_16
P. 201
,不習諸惡法,是為梵志。 ,念道思惟,自護身口,修諸善法,行無放逸,是為比丘;今世行淨因,後世招淨果 意清淨,賢聖所說法,智者心所樂;心是妙門,護而不漏,入圓寂道;比丘愛盡護身 惡,則不畏死徑;日光布明,悉照冥暗,諸行相應,脫一切苦,不復受生死。 解苦之根源是明妙觀,去冥則見大明;諸惡莫作,諸善奉行,自淨其意行,作福不作 善知識,恆近於善法;苾芻攝意無說無害,常行忍辱是最圓寂;諸梵行人常當自觀, 事相,及修持功德;習惡如魚臭,習善如多 闡明雖說百句偈,句義不周正,不如解了一句義,精進受持,乃得解脫,並廣說種種 利利他者,謂之菩薩。 ,神通圓滿;多聞修善無煩惱,從聞捨非法,得至涅槃處;先自正後
第四卷收錄樂品、護心品、苾芻品、梵志品,共四品,依次闡明愛法得安隱,心 第三卷收錄廣說品、善友品、圓寂品、觀察品、罪障品、相應品,共六品,依次
法集要頌經題解
誐
波羅葉,薰香遠布,習當近於賢,親近
1
8
8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