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26 - 唯識藏_03
P. 126
、邪行真如、清淨真如、正行真如。此七真如廣為《顯揚聖教論》、《佛地經論》、 教判,係唯識宗判教思想之始,三性、三無性說亦成為唯識宗根本教義之一。 ,以三性、三無性說非空非有之中道,為第三時中道教。唐代窺基大師依此成立三時 ,為第一時有教;為發趣大乘者說諸法皆空之理,乃第二時空教;普為發趣一切乘者 種性中不定種性之最初記載。 證入各自涅槃。除三乘根器外,本品亦兼說迴向菩提聲聞,佛亦異門說為菩薩,為五 所說之「一乘方便,三乘真實」。以修行根器雖有三乘之別,然皆須依一乘法,方能 水」等概念之建立,《成唯識論》因能變、果能變思想之提出,皆受本經影響所致。 為唯識宗八識關係之基本定論。諸如《唯識三十論頌》「恒轉如瀑流」、「如濤波依 、我愛執藏
〈分別瑜伽品〉將真如分為七種,即流轉真如、相真如、了別真如、安立真如 〈無自性相品〉將佛陀一代時教分為三個時期:以世尊最初於鹿野苑說四諦法 唯識宗之五性各別,雖見於《瑜伽師地論》,然其雛型乃源於〈無自性相品〉 本經〈心意識相品〉將第八識喻為水,六轉識喻為波,水波相依相待之說,成 解深密經題解
1
1
1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