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 - 唯識藏_04
P. 35
立還滅」中,明確提出末那一詞,及確立阿賴耶識為一切雜染、還滅之主體,使得八 識存在的理由,多依此發展而來。其後〈攝抉擇分〉提出的「四相建立流轉,一相建 行派論證阿賴耶識的主要依據。諸如《攝大乘論》、《成唯識論》所舉以論說阿賴耶 理論之一,並為後來的護月、難陀、護法等論師開啟了種子本有或新薰說之爭端。 有差別,成佛亦有差別。此說衝擊了傳統一性成佛的思想,成為瑜伽行派備受爭議的 性、佛種性、無種性和不定種性。依此成立五種性說,主張眾生因種性差別,修行即 相之作。由此可知,本論與《雜阿含》之間關係密切。 擇契經的本母,依《雜阿含》次第而造;〈攝異門分〉則為解釋《雜阿含》中異門法 體彰顯。 內容,依此能令速得一切智智。此思想之提
瑜伽師地論題解 本論〈攝抉擇分〉中,提出「由八種相,證知阿賴耶識決定是有」,成為瑜伽 本論依種子本有及新薰之別,提出一切眾生有五種不同,即聲聞種性、獨覺種 本論〈思所成地〉之體義伽陀,大量引用《雜阿含》祇夜部分;〈攝事分〉抉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