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5 - 唯識藏_06
P. 355
立。有一沙門,若婆羅門,欲令名中唯心實有,非諸心所。此不應理。何以故?且說 所觸便變壞義;二、方處差別種種相義。
答:他性相應,非自性。為遍了知依自性清淨心,有染不染法若增若減,是故建 問:諸法誰相應?為何義故,建立相應? 答:自性所攝,非他性。為遍了知種種自類,是故建立。 問:諸薀誰所攝?為何義故,建立攝耶? 答:順趣種種所緣境義,依言說名分別種種所緣境義,故說為名。 問:何緣四無色薀摠說名名? 答:於彼彼方所種殖增長義及變礙義,故名為色。此變礙義復有二種:一、手等 問:何緣色薀說名為色? 答:種種所召體義、更互和雜轉義、一類摠略義、增益損減義是積聚義。 問:如說積聚義是薀義,何等名為積聚義耶? 如是等類,應當分別諸薀差別。 答:如前所說色等相違義,當知是無色等義。
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
1
2
2
8
8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