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 - 唯識藏_06
P. 52
、不顛倒如實了知故;於方便義有二種慧,謂一切所應作、所不應作如實了知故;於 有性取真實義故;於流轉義有二種慧,謂取正因、果故;於執受義有二種慧,謂顛倒 ,如其次第示現、教導、讚勵、慶慰慧。 薩即用如是於五明處善明淨慧以為依止,於他愚癡、放逸、怯弱、勤修正行所化有情 安住慧;於醫方明處、因明處、聲明處、世工業明處,能善明淨、非安住慧。一切菩 自論慧;七、菩薩一切正訓營為家屬家產慧;八、菩薩一切善解種種王正世務慧。 品類句差別智,所謂菩薩辯才無礙慧;五、菩薩一切摧伏他論慧;六、菩薩一切成立 、依法相智,所謂菩薩義無礙慧;三、依法釋詞智,所謂菩薩釋詞無礙慧;四、依法 世俗智、神通智、相智、十力前行智、四道理中正道理智。 集智、滅智、道智,
云何菩薩清淨慧?當知此慧略有十種:於真實義有二種慧,謂由盡所有性及如所 云何菩薩此世他世樂慧?當知此慧略有九種,謂諸菩薩於內明處,能善明淨、善 云何菩薩遂求慧?當知此慧略有八種:一、依法異門智,所謂菩薩法無礙慧;二 云何菩薩一切種慧?當知此慧六種七種,摠十三種。六種慧者,謂於諸諦苦智、
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
9
8
8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