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 - 唯識藏_12
P. 16

)間,於魏都鄴城,譯《正法念處經》、《金色王經》、《得無垢女經》、《奮迅王  城人。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(西元五一六年)至洛陽,至孝靜帝興和四年(五四二年  主。  經優波提舍》、《攝大乘論釋》等,計有小乘五百部、大乘五百部,時人呼為千部論  波羅蜜經論》、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、《佛性論》、《六門教授習定論》、《無量壽  》、《三自性論》、《唯識二十論》、《唯識三十頌》、《十地經論》、《金剛般若  無等,遂轉而弘揚大乘。相關著作如《辯中邊論》、《大乘五蘊論》、《大乘成業論  作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,不僅為《婆沙》之綱要書,亦為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者。  有部教義,即入迦濕彌羅國,研究《大毗婆沙論》。四年後歸國,為眾宣講該論,並

                     瞿曇般若流支尊者,瞿曇為其姓氏,般若流支為其名,魏言智希。南印度波羅奈  師初抨擊大乘佛教,謂其非佛說,後因無著菩薩苦心誘導勸化,始悟大乘之無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論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譯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者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