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 - 唯識藏_12
P. 17
之刀山劍樹、天上所飛之傍生諸禽、旭日東昇之光影、水中漂浮之細蟲、仙人瞋心所 諸佛境界,本論廣以諸譬喻說,如夢中所見之境界、餓鬼所見之膿河、地獄罪人所受 旨深遠,非是凡夫心意識之所思量,亦非聲聞根性之所能證入。然為利益有情,令知 以期真心顯現,佛境成就,故亦名破色心論。 後明佛性清淨之體,即真如法空、第一義空。故本論主旨,雖破外境,兼破煩惱心, :人無我空、因緣法體空、真歸佛性空。初破五蘊中我;次說因緣相待,實亦無我; 外境畢竟不實,唯是內心妄生分別,方見外境。如本論序中所言,此論始末明三種空 一義法勝經》、《順中論》、《唯識論》等,後不知所終。 問經》、《佛說八部佛名經》、《無垢優婆夷問經》、《佛說一切法高王經》、《第
此外,序中還推崇本論乃「諸佛甚深之境界,非是凡夫二乘所知」,由是亦知其 《唯識論》,全一卷。尊者瞿曇般若流支於金華寺譯。係依三界唯心之理,闡明
唯識論題解
四、內
容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