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14 - 唯識藏_18
P. 614
,令修行大乘。 解,未專修菩薩道,悉名未定根性,故一切聲聞皆有可轉為大義。安立如此大小乘人 為大;若得定根性,則不可轉。如此聲聞無有改小為大義,云何得說一乘?今依大乘 惡道故;若至忍位,名為定性,以免四惡道故。若依小乘解,未得定根性,則可轉小 聖故;若得未知欲知等三根,則名定根,以得聖故。若至頂位,不名定性,以不免四 乘本願,修小乘道,故言欲偏行別乘。小乘說聲聞若得信等五根,不名定根,以未得 四、無上菩提為果,行究竟,至此果故;五、三惑為障,除此三惑,前四義成故。 離為體,謂真如;二、福慧為因,能引出故;三、眾生為攝,如根性攝,令至果故; 由修此行,究竟證得常、樂、我、淨四德,名果。又《中邊論》說乘有五義:
釋曰:世間眾生於五業不同,諸佛五業無不同義。 論曰:於如此五業,應知諸佛如來共同此業。 諸菩薩在十信位中,修大行未堅固,多厭怖生死,慈悲眾生心猶劣薄,喜欲捨大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五
6
0
0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