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 - 唯識藏_24
P. 17

「向惡人說」。  毀呰退沒」。言「或復知彼法至其手,轉布非人」者,非是法器,故名非人,舊論云  若」字,謂「若彼鈍根聞深妙法,生怖畏心」;「若知聞已增長邪見」;「若知聞已  貧匱,故拒不受無犯。「窣都波」者,此云高勝處。  錯行施等。「隨捨隨受」者,謂施主多樂施,得財即施,若隨捨即受,施主由是定當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、於破戒者棄捨,不作饒益者,障無畏施。  「若諸菩薩」至「不作饒益,皆無違犯」。  第六、慳法,障法施。不犯中,有八句。若依舊論,第七句中開為三句,別有「  「若諸菩薩」至「而不施與,皆無違犯」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四十二
                   ② 底本無「護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  ① 「延坐」,底本作「生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延坐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