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0 - 唯識藏_35
P. 220

不害。  損害人的財產,這都是惱害有情的惡事。學佛的人,是要利樂一切有情啊,所以叫做  學佛如果不肯捨棄執著,怎樣可以達到成佛之目的(涅槃),到彼岸?所以叫做行捨。  好像走路一樣,如果不肯捨棄後面一步,怎樣可以往前進一步,達到你的目的地呢?  。現在能夠一方面修行,一方面又沒有執著,這豈不是屬於善性嗎?況且修行成佛,  ,捨棄執著布施的相,能夠持戒,捨棄執著持戒的相,這種人恐怕好像鳳毛麟角一樣  凡夫有兩種最大的毛病:一是不肯修行;二是修了一點行,就有許多執著。能夠布施  怎樣知道行捨是善性呢?因為行,可以作修行的行字來講;捨,就是捨棄執著。我們  受,是領受不逆不順的中庸境。那個捨受是無記性;現在行蘊中的捨,是屬於善性。  蘊中的捨。因受蘊中,有三

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、不害:甚麼叫做不害呢?害是損害。例如損害人的生命,損害人的名譽,  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○            相宗十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、行捨:甚麼叫做行捨呢?行是行蘊,捨是捨棄,行蘊的捨,是簡別不是受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苦受,是領受逆境;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樂受,是領受順境;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捨
   215   216   217   218   219   220   221   222   223   224   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