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89 - 唯識藏_附錄
P. 389
轍》。卷首自序中,述及此經乃四教並攝,性相通收,務使性相二宗,如車兩輪,並 略科〉二文,釋其分科所由,乃遵循古製而已。 期融會一貫,了然於心。此外,卷首又附有作者〈觀楞伽略科題辭〉及〈觀楞伽經記 顯其義理,冀望學者有所適從,不昧離言,故捨筌蹄,提挈綱領,使知問答來源,以 法華》、《起信論》、《金剛般若經》、《寶鏡三昧本義》、《宗鏡錄》等諸經論, 於文字所能解了,而今撰述只為記述觀中之境爾,故題名為「觀經記」,不稱注疏。 直指眾生識藏中之如來藏心,是為隨順觀察自心現量,頓證諸佛自覺聖智,並非著墨 憨山大師遂於四月著手撰述,翌年四月佛成道日畢。於自序中,作者自謂《楞伽》乃 經記》。係萬曆丙申(西元一五九六年)春正月,廬陵大行王
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合轍》 本疏今收錄於《卍續藏經》第二十五、二十六冊。 內容係以四卷《楞伽》為主,輔以魏、唐二譯,定其句讀。又引證《華嚴》、《
經疏部提要
明通潤述。八卷。又稱《楞伽經合轍》、《楞伽合
3
7
7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