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 - 本緣藏_18
P. 49

若有疑,今悉可問,從今已後,更莫如是,於僧福田生分別想。」即說偈言:

                    爾時,檀越聞是語已,身毛為豎,五體投地,求哀懺悔,「凡夫愚人,多有愆咎
             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 等心而供養,不應生分別。  恭敬加供養,能獲大果報。是故於眾僧,耆老及少年,  僧海亦如是,不容毀禁者。於諸凡夫僧,最下持少戒,  供養最下者,獲報十萬身。譬如大海水,不宿於死屍,  取庫最下衣,猶直十萬金。眾僧之福田,其事亦如是,  僧雖有長幼,不應生分別。迦葉欲出家,捨身上妙服,  譬如大叢林,薝蔔雜伊蘭,眾樹雖參差,語林則不異。  觀形雖幼弱,聰慧有高德,不知內心行,乃更生輕蔑。  不可以種族,威儀巧言說,未測其內德,睹形生宗仰。  釋迦和合眾,是名第三寶。於諸大眾中,勿以貌取人,  況餘一切人,而當不稱歎。廣大良福田,種少獲大利,  眾僧功德海,無能測量者,佛尚生欣敬,自以百偈讚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