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 - 本緣藏_18
P. 44
用,識解分別。我悟斯事,便解無我。」 其中解悟無我,非經文中但說無我。復次,以有身故,則便有心,以有身心,諸根有 憂悲苦惱;無明滅則行滅,乃至老死滅,故憂悲苦惱滅。以從眾緣,無有宰主,便於 亦如是,以有業力,便受後陰,憶念不忘。」 異,相續不斷。如嬰兒病,與乳母藥,兒患得愈,母雖非兒,藥之力勢能及於兒。陰 類而生。此陰造業,能感後陰,然此前陰不生後陰,以業因緣故,便受後陰。生滅雖 ,先所作事云何故憶而不忘失?」
答曰:「以身見故,造作諸業,於五趣中受善惡身形。得惡形時,受諸苦惱。若 又問:「若如汝言,生死受身相續不斷,設有身見,有何過咎?」 時憍尸迦即為誦《十二緣經》,而語之言:「無明緣行,行緣識,乃至生緣老死 諸婆羅門復作是言:「汝所讀經中但說無我法,今汝解悟生歡喜耶?」 答曰:「一切受生,識為種子,入母胎田,愛水潤漬,身樹得生,如胡桃子,隨 又問:「若無我者,過去已滅,現在心生,生滅既異,云何而得憶念不忘?」 答曰:「以有念覺與心相應,便能憶念三世之事而不忘失。」
大莊嚴論經卷第一
2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