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1 - 唯識藏_01
P. 411
常自凝重,具足十四事,所謂六方便、四惡知識、四善知識,如《善生經》說。常能 怨想,常生親想,無瞋恚心。設有瞋者,不以在意;若他瞋打,當觀法界。身口意業 、善思惟等,悉向眾生,常作是念:「願我莫與一切眾生作惡因緣。」於諸眾生不作 給施。菩薩悉於上、中、下眾生先意軟語,善法教化,以食以法而攝取之,身口意業 先意軟語,勸以福德,教行善法,心不輕慢,設其有罪,終不譏刺,隨所須物,任以 等者,先意問訊,謙下軟語,執手共坐,不生憍慢:我勝於彼。若見年德於己少者, 是名流布。流布者,名為相,不名真實。 ,我知。見、聞、知者,亦無真實,流布如是名姓、飲食、受苦受樂、長壽、短壽, 壽命,名為士夫,名為某甲。如是名字,性無真實。因煩惱故,眾生
菩薩若見於己年長、福德勝者,應起奉迎,禮拜問訊,安施床座。若見年德與己 如來善知眾生世間、器世間故,名如來善知世間。 復次,菩薩知器世間。菩薩善知器世成壞因緣,是故經說:迦栴延!如來善知世
菩薩善戒經卷第六
4
0
0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