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6 - 唯識藏_01
P. 486
若人、若天、若魔、若梵如法而言:「不知不見。」以不見故,不生羞畏。「我漏已 苦解脫;四者、為眾生斷苦得解脫:說於對治。 悉是智性,無有差別;以境界緣故,說有差別。四無所畏,如常說。 。因是知故,斷常斷見,是名天眼。真實見故,諸漏永盡,是名漏盡力。十力之性, 緣覺道、菩薩道、佛道,是名至處道力。觀諸眾生善因惡因、重業輕業,是名宿命力 是名為解脫。有三種,謂下、中、上。是名世界力。知世界已,說於世道、聲聞道、 一者、信;二者、不信。是故觀根信心有二種:一者、信三寶;二者、信摩醯首羅。 。作者定受,不作不受,是名知業力。為欲調伏不善業故,修集禪定。調伏有二種: 名漏盡力。 受教不受教故,知根利鈍;知已,為說八正道分,名至處道。以道力故,斷
聲聞不共者,「我所覺知」,若言「有法汝不知」者,我亦不見沙門、婆羅門、 如來為眾生說於四事:一者、聲聞不共法解脫;二者、聲聞共解脫;三者、眾生 處非處力及以業力有何差別?善業、惡業,了知善果及以惡果,是名是處非處力
菩薩善戒經卷第九
4
7
7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