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7 - 唯識藏_03
P. 227
所現之相分,故云「即心見眾物」。是以四分說之最初雛型,應是《密嚴》所說。 分、相分,即偈頌所謂二門。見分謂能取,相分為所取,自心所現之見分,還取自心 ,即本經卷中之「眾生心二性,能取及所取。心體有二門,即心見眾物」。四分之見 八種,或復有九」、「如來清淨藏,亦名無垢智」所建立。 淨本心,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,然為客塵所染,謂之不淨,係依據本經卷中之「心有 淨之說,皆與《楞伽經》同,二者均屬如來藏與唯識思想交涉之重要典籍。 為本經之最大特色所在。其所闡釋之五法、八識、三性、二無我,及阿賴耶識有染有 合了如來藏緣起與阿賴耶緣起,推翻了唯識宗以阿賴耶識為雜染根源之基本說法,是 淨,不為所染。其與如來藏之間,亦無任何差別,猶
大乘密嚴經題解 《成唯識論》主張之四分說,雖引自《佛地經論》,然《佛地》文中所引契經 南北朝時代攝論宗主張「九識」,其中之阿摩羅識,意謂無垢,乃一切眾生清 本經力倡阿賴耶識性恆明潔,提出阿賴耶識雖與一切染淨種子同住,卻本自清
2
1
1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