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7 - 唯識藏_05
P. 167
,名阿那波那念所緣。 ,憍慢微薄,於諸慢行心得清淨。是名慢行補特伽羅由界差別淨行所緣。 已,由此孔穴,便下漏泄。如是等類,說名空界。 靜息。若諸有情欲求風者,動衣、搖扇及多羅掌。如是等類,名外風界。 ,有風輪風。有時大風卒起積集,折樹頹牆,崩山蕩海;既飄鼓已,無所依憑,自然 ,有北來風,有有塵風,有無塵風,有狹小風,有廣大風,有毗濕婆風,有吠藍婆風 輕性、動性,非親附、非執受。其事云何?謂在身外有東來風,有西來風,有南來風 有入出息風,有隨支節風,如是等類,名內風界。外風界者,謂外風性,風飄所攝, ,有脊臥風,有腰間風,有臗間風,有小刀風,有大刀風,有針刺風,有畢鉢羅風, 攝,輕性、動性,親附、執受。其事云何?謂內身中有
云何阿那波那念所緣?謂緣入息、出息念,是名阿那波那念。此念所緣入出息等 若諸慢行補特伽羅於界差別作意思惟,便於身中離一合想,得不淨想,無復高舉 云何識界?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識,又心、意、識三種差別,是名識界。 云何空界?謂眼、耳、鼻、口、咽喉等所有孔穴。由此吞咽,於此吞咽;既吞咽
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七
6
1
1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