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3 - 唯識藏_05
P. 163
瞋微薄,名於瞋恚心得清淨。 所緣,有樂有情是喜所緣,是名慈愍所緣。若有瞋行補特伽羅於諸有情修習慈愍,令 有樂親、怨、中三品有情,平等欲拔其苦,欲慶其樂,當知是悲是喜。有苦有情是悲 俱行。 者,此則顯示能引快樂定地勝解,又此勝解即是能引快樂利益增上意樂所攝勝解作意 名廣;初二靜慮地快樂,名大;第三靜慮地快樂,名無量。若復說言勝解遍滿具足住 ,是無損害。若復說言廣、大、無量,此則顯示能引下、中、上品快樂。欲界快樂, 怨性,二句所顯,謂無敵對故,無損惱故。不欲相違諍義,是無敵對;不欲不饒益義 無敵、無損害者,此則顯示利益意樂有三種相。由無怨故,名為增上利益意樂。此無 能引快樂定地勝解,是為能緣。所緣、能緣摠略為一,說名慈愍所緣
若於無苦無樂親、怨、中三品有情,平等欲與其樂,當知是慈。若於有苦,或於 若經說言慈俱心者,此即顯示於親、怨、中三品所緣利益意樂。若復說言無怨、 云何慈愍所緣?謂或於親品,或於怨品,或於中品,平等安住利益意樂,能引下
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
6
1
1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