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2 - 唯識藏_06
P. 82
謂能禁制染汙心性,不隨煩惱自在行性,堪忍苦性,種種眾多猛利怖畏雖現在前而正 當知是名第四依處。如是應知名為菩薩慚愧依處。 己惡而生羞恥,當知是名第三依處;若諸菩薩於自所生惡作有依隨逐不捨而生羞恥, 第一依處;若諸菩薩於不應作隨順建立而生羞恥,當知是名第二依處;若諸菩薩於覆 薩慚愧自性。言依處者,略有四種:若諸菩薩於所應作不隨建立而生羞恥,當知是名 於他敬畏,外生羞恥,是名為愧。菩薩羞恥,本性猛利,況復修習。如是應知名為菩 謂諸菩薩於罪現行,能正覺知我為非法,內生羞恥,是名為慚;即於其中能正覺知,
云何菩薩堅力持性?當知此性略有二種:一者、自性;二者、依處。言自性者, 云何名為菩薩慚愧?當知慚愧略有二種:一者、自性;二者、依處。言自性者, 云何菩薩菩提分法?嗢拕南曰:
三摩地有三,法嗢拕南四。 止觀性巧便,陀羅尼正願, 正依無礙解,資糧菩提分, 慚愧堅力持,無厭論世智,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
1
0
0
1
1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