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 - 唯識藏_10
P. 27

了無量,或了無少所有無所有處。  、身觸所生想、意觸所生想。由此想故,或了有相,或了無相,或了小,或了大,或  離受?謂此愛不相應受。  應受。何等無味受?謂此愛不相應受。何等依耽嗜受?謂妙五欲愛相應受。何等依出  嗜受、不苦不樂依耽嗜受,樂依出離受、苦依出離受、不苦不樂依出離受。  不苦不樂有味受,樂無味受、苦無味受、不苦不樂無味受。復有樂依耽嗜受、苦依耽  身受、不苦不樂身受,樂心受、苦心受、不苦不樂心受。復有樂有味受、苦有味受、  、身觸所生受、意觸所生受。如是六受身,或樂或苦,或不苦不樂。復有樂身受、苦  自在所生色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何等有相想?謂除不善言說、無想界定及有頂定想,所餘諸想。何等無相想?謂  云何建立想薀?謂六想身:眼觸所生想、耳觸所生想、鼻觸所生想、舌觸所生想  何等身受?謂五識相應受。何等心受?謂意識相應受。何等有味受?謂自體愛相  云何建立受薀?謂六受身:眼觸所生受、耳觸所生受、鼻觸所生受、舌觸所生受  何等法處所攝色?有五種應知,謂極略色、極迥色、受所引色、遍計所起色、定
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22   23   24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