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 - 唯識藏_11
P. 17

經》第三十一冊。  乾隆大藏經》第八十一至八十二冊、日版《卍正藏經》第三十九冊、《大正新修大藏  二百五十二頌半單獨別譯流通,即《顯揚聖教論頌》,足見其地位。  《雜集論》等為闡釋《瑜伽》相關義理之重要典籍。玄奘大師譯此論時,還曾將其中  據以援引,詮釋法義,更與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、《大乘五蘊論》、《攝大乘論》、  是以向為唯識宗所強調。  重,在此二品。此二係菩薩道境行果中之所觀境,境若不明,觀行必弱,證果則差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論今收錄於《高麗大藏經》第十六冊、宋版《磧砂大藏經》第十五冊、清版《  又本論為唯識宗所依「六經十一論」及「一本十支」之一。不僅為《成唯識論》  十一品中,篇幅最多者,為攝淨義品,有九卷;次為攝事品,四卷。可知本論所
                顯揚聖教論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、現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存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5
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