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7 - 唯識藏_11
P. 467
類,是名現量所得相。若一切行剎那性、後世有性、淨不淨業不失壞性,此依麤無常 、成就相;五、善清淨言教相。 淨。清淨者,由五種相。不清淨者,由七種相。 說、所標舉義得成立,得正解,是名證成道理。此復略有二種:一、清淨;二、不清 若證得,若成滿,若彼已生,能起業用,是名作用道理。若由諸因諸緣故,所立、所 道理。若由諸因諸緣故,諸行生起及隨顯說,是名觀待道理。若由諸因諸緣故,諸法 置記論,若建立隱密、顯了記論。
此中,一切行無常性、一切行苦性、一切法無我性,是諸世間現量所得,如是等 五種清淨相者:一、現量所得相;二、依止現量所得相;三、引自類譬喻相;四 道理者,謂四種道理:一、觀待道理;二、作用道理;三、證成道理;四、法爾 流轉者,謂三世、三有為相及與四緣。 理趣者,有六種理趣,如〈攝事品〉已說。 功德者,如佛所說諸清淨法非一種種差別勝利。 過失者,謂佛所說諸雜染法非一種種差別過失。
顯揚聖教論卷第二十
4
5
5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