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 - 唯識藏_28
P. 16
由善根不起之位假呼召故,不以為體。若爾,煩惱斷應以非得為體;亦非唯現行邪見 煩惱同,亦名不得,不得聖性故。此以染汙非得為體,古人同小乘,唯非得為體。彼 善根。善根之斷,名斷善根。 中得無畏故」,即以無慚無愧而為助伴;「無哀愍故」,即以無慈悲為性:力引能斷 故」,即是緣力;「彼邪見纏極重圓滿至究竟故」,即能斷自性;「彼於一切惡現行 起。《瑜伽》云「由利根者成就上品諸惡意樂現行法故」,即是因力;「隨順彼惡友 上界生得善根。言斷三界者,能令無由起故,先未起邪見,種子勢力能令現行有相續 善根皆名善根,非無漏,未有用故;唯生得,非加行,先已不起故;非上界果,不起 由安立現行善根相違相續,名斷善根,非由永拔彼種子故。」即現種有漏,自欲界三 依識,
二、出體,即以欲界增上現種邪見為體。如種不得染汙因,名為非得;果性自是 一、釋名者,《瑜伽》第一云:「此中,種子亦名善根,無貪瞋癡亦名善根,但 斷善根以五門分別:一、釋名;二、出體;三、所依;四、品數,如舊鈔;五、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十六
5
5
5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