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 - 唯識藏_28
P. 19
底迦,不樂義,不樂涅槃故。如所緣緣種子,三解如常。 伽》第一有續善根,及《俱舍》說。 兩續入聖不聖入;五、斷續識異;六、約煩惱分別;七、約有無邪見正見分別。《瑜 餘心而能斷九。四句分別,有二「四句」,如《婆沙》。 為種子?但現非種,如《大論》第一說。 三界,為一界?如《婆沙》二說,唯斷欲界者是,欲令數滿,所以說三界。為現行, 界。謗因果俱能:謗因如無間道,謗果如解脫道。前與成就得俱滅,後與不成得俱生。 居斷,壞一切事,故非餘惑。唯苦集下有漏緣惑,或通迷四諦有漏緣惑。自界,非他 下,非北;男女俱能;唯見行者,《瑜伽》第一云「謂利根者」故。二、明見,邪見
阿顛底迦,畢竟義,不得涅槃,處生死也。一闡底迦,樂欲義,樂生死故。阿闡 續善根以七門分別:一、續時近遠;二、辨續品漸頓;三、斷續多少;四、現未 品數者,為一品,為九品?雖有二說,今大乘九品斷勝,九品現行可斷故,不起 次明所斷。種體唯有漏,羸劣可斷,故成邪見,無無漏故;唯生得,非方便。為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十六
5
5
5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