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9 - 唯識藏_37
P. 89

內之境方為五根親緣,心外之境只作間接因緣而存在,不為五根所親緣。八頌之中,  和合色,或轉計和集色為識之所緣,論主一一辯析,明其過失;後三頌顯正義,明心  根直接攀緣之對象,論主遂立八頌以破。於中,前五頌破小乘,其或執極微色,或執  大師於東都大內麗日殿譯,沙門大乘光筆受。係因小乘不明唯識道理,誤以外境為五  之歷史、地理、宗教、風土人情等,為考察當時印度、西域之重要史料。  師之所譯,影響中國佛教之鉅。又師著有《大唐西域記》,記載印度及西域等百餘國  識宗之根本論典,《婆沙》係說一切有部所依,《俱舍》乃部派佛教之集大成,故知  論》、《攝大乘論本》等。其中之《般若經》,佛教徒視為經中之王,《瑜伽》為唯  之典籍有《大般若經》、《瑜伽師地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觀所緣緣論》,全一卷。唐高宗顯慶二年(六五七年)十二月二十九日,玄奘
              觀所緣緣論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、內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容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84   85   86   87   88   89   90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