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99 - 唯識藏_附錄
P. 299

是說,非將           源,亦即阿賴耶識,完全除去附著於它的汙穢,把自己改成根源上就很清淨。  顛倒的見解),培養如實地看事物(如實知見)的能力。在存在上,從自己存在的根  。在認識上,要改變充滿謬誤(把沒有的東西當作有,把有的東西當作無)的認識(  清澈的心,那是異於日常的自己,亦即新的自己的誕生。  拼命運動後,或專心於某事而把它完成後的那種爽快,沒有任何芥蒂,如鏡子般徹底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將那種認為事物和自己真實地存在於外界的錯覺除掉,是唯識思想的目的。也就  佛教的一大目的,在於否定現實中充滿痛苦的自己,而成為充滿安樂的新的自己  這個無的有,當然不只是論理上在腦中被想出來的。它一定有體驗作為依據的。  例如無是沒有所取、能取,而無的有是指所取、能取之「無」,這件事是有的。  空性
                唯識思想入門

                     ㈠         四、根源性的變革(轉依、四智)
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於眼識乃至身識的感覺作用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無的有  無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㈡
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於意識的知覺、思考作用改變不可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294   295   296   297   298   299   300   301   302   303   3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