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6 - 唯識藏_01
P. 346
辱他人、飲食、利養、名譽故說。是名菩薩清淨說法。 方便而為說法。乃至受樂,其心憍恣,及貧窮人,方便開示而為說法。不為讚己、毀 喻說,隨所應說,或淺近說,為易入說,隨所樂說,是名菩薩次第說也。 至半偈,若辭若義,若法說、義說及法義說,示教利喜,或時呵責,或時直說,或時 重於法,聽法之人亦生宗敬,至心聽受,不生輕慢。是名清淨說。 應為說;其餘皆如波羅提木叉修多羅中說。何以故?諸佛菩薩恭敬法故。若說法者尊 不厭生死者,不應為說;人在己前,不應為說;人覆頭者,不應為說;求過失者,不 惟其義,如法而住,是名次第說。 一者、次第說;二者、清淨說。
如法住者,身口意業修集善法,正思惟義,是名如法而住。 清淨說者,菩薩摩訶薩於怨憎中修集慈心,得慈心已,於惡眾生及放逸人,以諸 次第說者,一切說,一切說,一切說 清淨說者,人在高處,己身處下,不應說法,除為病患;心不信者,不應為說; 次第說者,初說惠施,次說禁戒,次說天樂,次說三昧,次說受持十二部經,思
菩薩善戒經卷第三
① 。壞吝法心,無有憍慢。若一句一偈,乃
3
3
3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