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6 - 唯識藏_01
P. 366
名不寂靜。 法;不受法故,不能護法;憐愍心故,不能護法;懼慚恥故,不能護法:是名破戒, 利養故,不能護法;為怨隙故,不能護法;為怖畏故,不能護法;為憍慢故,不能護 中,若住空處,是名寂靜。不能教化諸眾生故,不能護法;惜身命故,不能護法;貪 火、毒蛇,如三惡趣。得他供養,觀如吐食,心不貪著。 不生悔惜,乃至天上五欲之樂亦復如是。不為人天受快樂故,受持禁戒,觀五欲樂如 六地菩薩。 。菩薩若能至心憶念菩薩戒者,勝於一切聲聞、緣覺。若能具足菩薩戒者,亦得勝於 名解脫戒,名無上戒,名無因果戒,名常樂我淨戒,名畢竟無邊戒,名一切善方便戒 他戒。
若有於戒生知足者,當知是人不名持戒。知因戒故,得諸菩薩無量三昧;若無戒 世人若為人天受樂、利養名譽受禁戒者,當知是人不名得戒。成就戒者,若住僧 若有菩薩捨轉輪王位,出家學道,受解脫戒,放捨五欲,如棄涕唾,不念不求, 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戒、善戒、利益他戒,名為好戒、攝一切戒,名到彼岸戒,
菩薩善戒經卷第四
3
5
5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