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1 - 唯識藏_01
P. 361
果報施。 財物自在。何以故?菩薩深觀有為之法如芭蕉樹,是故施時不求果報,是故名為不求 名稱,是名無著心施。 若求名施者,我則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故菩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不求 恩報,不為勝他行施名稱,而行布施,是名無高心施。
如是十事,能令菩薩具足成就檀波羅蜜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 不求果報施者,菩薩摩訶薩行施之時,不求轉輪聖王身、三十三天、魔天、梵天 不求恩報施者,以憐愍故,修集慈故,施安樂故,不求報故,是名不求恩報施。 無 無愁施者,菩薩摩訶薩以所重物施已無悔,是故無愁,是名無愁施。 無羞施者,行施之時,三時歡喜,是名無羞施。 無著心施者,菩薩摩訶薩不著名稱。菩薩善觀是名稱者,如空如風,藕根中絲, 無高心施者,菩薩摩訶薩見來求者,生謙下心,不自讚言:「我是施主。」不求
菩薩善戒經卷第四 䫌
面施者,菩薩普觀一切眾生,其心平等,無不喜見,是名無
䫌
3
5 面施。
5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