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煩惱障故。成生者,菩薩有羞,以建立眾生為業。此是有羞四種相。 境者,菩薩以小、無障眾生為可羞境,即是聲聞、緣覺。小者,對大乘故。無障者, 。治障者,謂離無羞,此即是羞自性。合智者,與無分別智相應,此智是羞伴類。緣
偈曰: 問:諸菩薩有羞,於何行中起? 釋曰:此偈顯示菩薩有羞有四種相:一、自性;二、伴類;三、境界;四、作業 釋曰:諸菩薩有羞相
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 菩薩有羞相,如是四差別。 治障及合智,緣境亦成生,
覺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
慚愧 羞兼
,此中應說。偈曰:
5
1
1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