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31 - 唯識藏_09
P. 531
從彼生大苦受。是謂無羞生十二種過失。 責。如是已後,復有三種過失生:一、退墮諸難處;二、退失已得、未得善法;三、 、失護、棄捨、治罰、惡名故,隨其次第,得六種呵責,所謂自呵責,乃至十方人呵 :一、自害,謂不正思惟,由自惱故。二、他害,謂瞋及捨,由惱他故。
偈曰: 問:已知障及過失,何者是有羞功德? 俱害者,謂破尸羅,由惱自他故。起三害已,即於現法得六呵責,由疑悔、失利 答:菩薩應化眾生,捨而不化,是謂為惱。 問:瞋者惱眾生可爾,捨者云何惱眾生? 釋曰:無羞者,是菩薩有羞障。若有此障,則煩惱不斷;煩惱不斷,則先生三害 偈曰:
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 此等一切惡,菩薩若有羞,當知一切盡,起彼對治故。 墮難退苦三,如前十二失。 無羞惑不斷,三害及六呵,
5
1
1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