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96 - 唯識藏_14
P. 596

非無異者,約影像說,以彼止觀同緣之時,所變影像各各不同,謂有分別影、無分別  止觀俱轉之時,同緣聞思所緣相分境及能緣見分心為本質境,以質同故,名非有異。  。」  二道,為同為異?

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即第二、問答別釋。然釋此文,自有兩說:一云:非有異者,約本質說,且如  何故非有異?以毗鉢舍那所緣境心為所緣故。何故非無異?有分別影像非所緣故  自下第二、如來正答。於中有二:初依問總標,後問答別釋。此即初也。  佛告慈氏菩薩曰:「善男子!當言非有異非無異。  此即問也。止觀二種,諸修行者所遊履處,或能引生諸聖道法,故名為道。如是 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:「世尊!奢摩他道與毗鉢舍那道當言有異,當言無異?」  自下第五、止觀二道同異門。於中有二:先問後答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591   592   593   594   595   596   597   598   599   6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