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3 - 唯識藏_16
P. 63
若如火聚偈,方盡其旨云云。此如來所以究竟寂滅而至盡極淨者也。 無一法可取。不取之義有三,謂不取之取、取而不取、不取亦不取。具如《大論》般 與德率由上遠離而生,若曰遠離生滅,則與上文重矣,惟其遠離、寂靜二者交顯,故
爾時,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聽,頂禮佛足,合掌恭敬,以偈問曰: 爾時,大慧菩薩偈讚佛已,自說姓名: 右第二章 牟尼寂靜觀等,總結歎也。謂牟尼以寂默為名,故如是而觀,即寂靜觀也。是觀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一 何故名佛子?解脫至何所?誰縛誰解脫?何等禪境界? 何故剎土化,相及諸外道?云何無受次?何故名無受? 云何淨其念?云何念增長?云何見癡惑?云何惑增長? 汝等諸佛子!今皆恣所問,我當為汝說,自覺之境界。 世間解之士,聞彼所說偈,觀察一切眾,告諸佛子言: 我名為大慧,通達於大乘,今以百八義,仰諮尊中上。
5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