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4 - 唯識藏_22
P. 154
尋上下文勢,有三種頌:一是總頌,總別大章故。二是中頌,牒前章門,後細標列故 」《釋論》第二師依離煩惱欲,有前二過失;《識論》正義依離自性欲說,故無兩失。 云:「由彼有情於諸尋伺以性離欲而離欲,彼地雖名無尋無伺,此後現行亦無過失。 謂九地法隨其自地性不相厭義說為欲,隨應上地所有諸法性厭下地義說離欲。五十六 欲言,與《釋論》異。所以者何?欲有二種:一、煩惱欲,謂貪瞋等;二、自性欲, 及正離時,今依加行說離欲言,故先離尋後離伺欲,故無後失。二云、《識論》說離 離染名無伺等,上勝皆離下劣,未離非伺等,故無前失;又說離欲有其二時,謂加行 間、根本,同縛同離,應成一地」,有雜亂過。 法應名有尋有伺等」,由此應成雜亂過。玄測法師又助難云「若依離欲立三
就此地中,大文分三:初問;次略答;後「云何界施設建立」下,別釋前標。然 解云:論意自有兩釋。一云、護法用第二說以為正義,而無兩失:下劣從上勝, 問:《唯識》第七卷護法約離欲而立三地,與《釋論》所破第二師義相似,如何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
五
1
4
4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