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10 - 唯識藏_35
P. 210
法);二、心不相應行(即二十四不相應行法)。所謂相應與不相應者,即與心王相 「蘊不攝無為。」故五蘊較百法,不過缺六種無為法而已。 應行法;五、無為法。五蘊攝一切有為法盡,包含百法中九十四法。《俱舍論》云: 四、行蘊;五、識蘊。百法的次第:一、心法;二、心所有法;三、色法;四、不相 一點意見。 把五十一個心所分配一下就夠了。再不要麻煩第二次來解釋心所,這是我先講行蘊的 所法之後,把這些零零碎碎的法相名詞弄清楚了,待後來講到八識心王的時候,只要 看亦無不可。 太繁,像後來根機鈍的人,恐怕難以入門,所以我現在把它淺顯的講出來,當做講義
行蘊,在五蘊中居第四位,然講行蘊時應分為二:一、心相應行(即五十一心所 唯識的基礎,先學五蘊和百法。五蘊的次第:一、色蘊;二、受蘊;三、想蘊; 不過百法的次第,是以心法在前,我現在是先講心所,用意是要人們先明白了心
相宗十講
先釋行蘊
2
0
0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