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9 - 唯識藏_35
P. 379

地),只有眼、耳、身三識了。因為初禪以上不用段食,沒有香、味二境之存在,所  善、惡、無記,三性俱通。  ,均可作為參考。今此所講者,不過余隨自樂為,說其概要,便人了解。  但義理包羅含蓄,並且頌句簡明諧和,故誦讀之時,更覺津津有味,而不生煩厭的。  師欲在八識之下,分配心所的多寡,以及性、量、境、緣寬狹的不同,故造此頌。非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界分九地,欲界一地(五趣雜居地),五識俱全。色界初禪,第二(離生喜樂  【講】  性境現量通三性,眼耳身三二地居,遍行別境善十一,中二大八貪瞋癡。  前五識頌  王恩洋居士曾造《論釋》,范古農居士亦作《貫珠》,而諦閑老人並有《頌疏》  《八識規矩頌》為玄奘大師所造。圓必依規,方必依矩,此造物的法則。玄奘大
              八識規矩頌講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識規矩頌講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五識在三境中,但能緣性境;在三量中,但屬於現量。若論三性,那是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374   375   376   377   378   379   380   381   382   383   3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