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6 - 唯識藏_37
P. 96

問難,決其所疑。故全文之結構,可以三重為論,即破邪、顯正及釋妨難。  所緣,外塵實無所有,但由眾生亂心分別,方起六塵計執。後以四番問答,回覆二乘  境。論主一一破斥,明其不成立之由,透過辨析外塵與內塵之差異,確立內塵為識之  諸部或以鄰虛為境,或以鄰虛聚為境,或說鄰虛聚集成萬物,有多種相具足,立此為  關傳記詳見《如實論反質難品》題解。  論》、《攝大乘論釋》,成為南朝攝論學派之理論依據,師遂被尊為攝論宗始祖。相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無相思塵論》,全一卷。係闡釋識之所緣究竟為何?是外境,抑或內境?二乘  真諦大師(西元四九九|五六九年),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。其所譯之《攝大乘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無相思塵論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、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譯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者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   95   96   97   98   99   100   1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