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2 - 唯識藏_附錄
P. 202
中,它們才開始獨立,並且一起被記載。後來,阿賴耶識和三性、三無性說在理論上 唯識說的一個教證。 識的所現)。(〈分別瑜伽品〉)。這點,如後面將要述說的那樣,也被當作是證明 顯現的認識對象(影像)與心無異,不過是心變化顯現出來的東西(識的所緣,只是 、心之名稱呼它。(〈心意識相品〉) 經》。茲舉出本經的二、三個重要主張於下: 頗具特色。本經的漢譯有四本(二本是抄譯),但法相宗使用其中的玄奘譯《解深密 容上卻以諸法的分析考究為著重點,採取所謂阿毗達摩論書的體裁,在這一點上,也
阿賴耶識說和三性、三無性說,本來各從不同的根源成立,但是在《解深密經》 ㈣ ㈢ ㈡ ㈠ 本經由於最早提出唯識說而成為很著名的經典。又它雖採用經典的形式,但在內
如前面已說過的那樣,宣說三時教判。 開始提倡三性說與三無性說。(〈一切法相品〉、〈無自性相品〉) 明確地提出依據禪定經驗的唯識說:進入毗鉢舍那這個禪定而統一精神時,所 在六識的深處,設定另一個心的要素,以一切種子心識、阿陀那識、阿賴耶識 唯識藏附錄
1
8
8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