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5 - 唯識藏_附錄
P. 255
因此獲得一個新的理論支持而更加發展。
個,而做出「變現」這樣的術語。 顯現的識產生)。 。它的典型用例可歸納成如下的表現形式: 心帶有本來不存在的事物(外界或自己)的容貌、樣態,顯現成類似它們」這點的概念 的心的認識作用,但就像這個語詞被譯為「類似……而顯現」那樣,它是強調「我們的 世親這個識轉變的想法,到安慧被分成因轉變和果轉變,以往的阿賴耶識緣起說 ㈢ ㈡ ㈠
唯識思想入門 了別境轉變:前六識的活動。 思量轉變:末那識的活動。 異熟轉變:阿賴耶識的活動。
這個「顯現」的概念,後來和「轉變」結合而被使用,在中國更進而把兩者合為一 與轉變一樣重要的概念,有被歸為彌勒作的諸論書中常見的「顯現」。這是指我們
2 A-pratibhāsam vijñānam prajāyate (類似A而
3
3
9
9